酿酒行业万亿规模级别,白酒收入贡献超六成、利润贡献超八成
酿酒行业营业收入2004年以来保持较高的增长,直至2011年见顶(YOY33.18%),2014-2015年筑底(YOY5.85%~5.34%),2016年开始复苏(YOY6.27%)。为什么我们在酿酒行业中需要重点关注白酒?因为从国人酒类消费的结构上来看,主要以白酒为主(超六成),啤酒为辅(不足两成);葡萄酒、黄酒占比较低。白酒、啤酒主要依靠自产,葡萄酒、洋酒主要依靠进口。白酒企业的强力复苏,极大带动了整体酿酒行业的复苏,而且利润的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白酒企业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回升。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2017-2018年收入总量下滑至9239.57亿、8122亿,但统计局的同比指标为上升,分别增长10.45%、10.2%,主要是由于统计的数据仅限于当年的规模以上企业,那么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退出,产能在出清,头部酒企的集中度大幅提升。
具体看各品类在酿酒行业中的占比,可以说中国酿酒的行业就是白酒行业。白酒自2004年至2011年份额持续上升,其后保持在59-62%的市场份额,2018年再次向上突破;啤酒份额持续下滑,葡萄酒、黄酒份额保持较低水平。
仔细拆分来看,2018年白酒销售收入5363.83亿元,占比66.04%;啤酒销售收入1474.52亿元,占比18.15%;葡萄酒销售收入288.51亿元,占比3.55%;黄酒销售收入167.45亿元,占比2.06%。而利润总额进一步向白酒集中,2018年白酒行业利润总额1250.5亿,占比84.7%;啤酒、葡萄酒、黄酒占比仅为8.25%、2.07%、1.17%,且呈下行趋势。
白酒:高端引领行业复苏,产销下滑,营收回暖,集中度提升
白酒行业2011年营收增速见顶,政务消费因政策影响大幅收缩,消费占比由40%压缩至5%,团购渠道受影响较深;与此同时个人消费占比提升至45%,白酒进入个人、商务消费者主导的时代。白酒行业经过几年的阵痛期后,2014-2015开始筑底,并于2016年带领整体酿酒行业复苏。
2017-2018年白酒行业市场规模总量下滑,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口径下却同比增长,预示着头部企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中小企业退出。2017-2018年CR4持续突破历史新高,分别达到21.5%、28.79%,其中高端酒收入占比九成的贵州茅台份额提升最为明显,2017-2018市占率分别为10.8%、14.39%。
白酒销量、产量的2017-2018年总量均出现急速下滑,但是收入、利润迎来复苏,主要是由于高档白酒的提价,高端、次高端白酒的复苏。高端酒对于产、销的贡献不如中低端,且需求旺盛的高端酒出现短期的产能不足,进一步压低产、销量,如贵州茅台设计产能利用率连续两年2016-2017超过100%。按照商务部数据,2018Q4高档白酒的价格已经回收至1043元,从最底部反弹超过33.7%,对白酒行业复苏起到决定性作用;与之对立的是中低档白酒呈现窄幅震荡的格局,区间在140-160元,且没有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