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的中国白酒市场,并不“淡”。
今年以来,特别是5月,五粮液、国窖1573、梦之蓝、青花郎、古井贡酒、汾酒等,都纷纷爆出提价,有的还是多次涨价调整。
今年的中国白酒市场,可谓是浪涛翻滚,一浪接着一浪。
那么,中低端的白酒也会跃身入海,击浪掀波吗?
这一现象是跟风?还是真正的市场需要而作出的明智选择?竞相挤入千元价格段搏杀,是祸?还是福?

战火烈烈,中小酒企是啥态度?
定位区域市场的中小型酒企,是否会加入这轮涨价大潮呢?
多个品牌的中小型酒业的厂家和经销商表示,对于此轮白酒涨价潮,还没有收到涨价通知。有的酒企则直接称,目前对于市场的情况,公司还在研究应对策略。
从访问的结果看来,多家中小型酒企的态度分成两种形式:要么不参与,做好自己的渠道和促销;要么是准备被动参与。但这些酒企即使参与,也多是以提升终端销售指导价格,并搭售其他酒品或赠品的方式来做。这样无疑也是在试探自己产品的市场能力。
部分渠道商透露,即使中小酒企提升了终端零售价格,其实最大的受惠者并不是企业,而是经销商。

水急浪高,是祸?还是福?
“酒企的涨价,主要从两个关键点表现出来:出厂价和终端零售价格。”有酒业人士透露。他说,对于比较强势的酒企,它们会直接提高出厂价格,强制拉升市场终端销售价格。而这种行为,一般都出现在强势的酒企与渠道商的博弈中。但对一些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酒企,他们只能提高市场终端销售的指导价格,厂家再对销售商进行补贴。
这也印证了大酒企的张扬手法和中小酒企的低调声音。

有酒业专家认为,这一次白酒涨价,与白酒行业业绩向好、包装成本提升、渠道利润改善等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而经销商则表示,这一轮的市场涨价,主要原因是因为五粮液的“普五”即将上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贵州茅台身后价格虚位非常多,五粮液不仅在股价上迎头赶上,在终端销售价格上,也希望能够填补茅台身后的次高端产品价格。其他的酒企,无非是跟风五粮液的步伐,顺便给自己的提价找机会而已。
有券商分析师称,纵观一线白酒企业,这一轮涨价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尽管有市场回暖的迹象,但是中国白酒的销售并没有更多的展开多元化的销售市场,量也没有更多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原有的范围内各家品牌的相互挤占,但是总量是没有根本变化的,且有的二、三线酒企出现了增量不增利的现象。因此,本轮涨价潮,多有一些企业“自嗨”的成分,最终涨价能不能成功还是要市场说了算。

市场上流传的“酒企涨价,是价值回归”的说法,已有经销商表示怀疑。因为价值无法在消费者中得到价格的体现,企业也会为涨价付出代价。如果一旦涨价失败,企业会要求经销商进行促销、买赠等多种方式变相降低商品价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品牌在市场上的信用度和品牌价值。而市场表现中能真正支撑“价格回归价值”的,仍然只是个别名优白酒。
同时也有消费者的质问声传来。同一产品,在没有提高品质,附属的服务也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涨价,必将让消费者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即将提高的价格,传导给了消费者。
(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