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浓香型白酒》(报批稿)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正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正常时间推算的话,最早明年上半年即可正式推行。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截图
那么,新《浓香型白酒》标准做了哪些修改?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呢?下面随支小云一起了解一下吧!
1、修改了英文名称
由原本strongflavourchinesespirits
改为:nongxiangxingbaijiu
旧版标准的英文名是由汉语名称直译,有点类似Goodgoodstudy,Daydayup!现在直接以拼音为名称,表明文化/品质自信的同时,也能满足老外对中国白酒的好奇心。
英文名称必然针对国际,而且从接下来的几点也可以看出,新标准的出台也完善了走向国际的准备。
2、修改了定义;
旧版: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新版:以粮谷为原料,采用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泥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
敲重点:
①、增加酒曲的限制;
②、限定泥窖发酵,
③、突出固态发酵、固态蒸馏
④、色香味自然天成;
新标准完善了酿酒原料地描述,同时突出了固态白酒工艺流程,进一步与液态法白酒产品区分。而将工艺流程中“勾兑”改为“勾调”,可以说是顺社会认知而为了!
以前,浓香型白酒也可以叫“勾兑酒”,现在叫勾调酒了!和洋酒、葡萄酒一样,是不是更有逼格了?
3、增加了酸酯总量的定义;
酸酯总量:单位体积白酒中总酸和总酯的总含量。
很多人说,我喝了这么多酒,压根就没听说过酸酯两个字!
其实这两个字太重要了,都说白酒如人生,酸甜苦辣涩缺一不可,我们闻到、尝到的各种味道,在白酒里都是有物质来源的,而这物质就是以酸和酯为代表的化合物,对白酒的风味起到决定作用。
新标准增加酸酯总量的定义,可以说对理化标准更重视了,感官描述一般人无法体味,而实际的化合物指标就能告诉你,什么是好酒!
4、调整了高低度酒的界线;
酒精度数也是白酒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建国以前,对白酒度数标准非常严格,低于60度的白酒一律以私酒论处。建国之后,度数标准才根据工艺水平和民众接受程度来调整。
此次新标准也对酒精度做了相应调整:
高度酒:由之前标准最低41%vol,调整为最低45%vol,最高限制还是≤68%vol;
低度酒:由之前标准最高41%vol,调整为最高45%vol,最低限度还是≥25%vol;
一言以蔽之,以前酒精度41%vol—45%vol区间是高度酒,现在叫低度酒了!
经此一变还是有很大实际意义的,低度酒范围更广了,有利于低度酒的发展。比方说你和朋友去聚餐,朋友说喝不了高度酒,那你完全可以说,我这有两瓶45度的低度酒。
5、修改了感官描述;
新标准感官描述总体变化不大,但将旧版香气部分描述的“具有浓郁的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改为“具有以浓郁窖香为主的,舒适的复合香气”。
△新标准感官要求
从这一细微改变,也可以看出感官描述更贴近实际感觉了,同时也和定义部分一样,突出了泥窖发酵部分的重要性,而将乙酸乙酯完全归类到理化标准部分!
6、理化标准的变化
理化标准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
1、以己酸+己酸乙酯代替己酸乙酯;
2、酸酯总量改为毫摩尔系数表示,单位为mmol/L;
3、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应调整:
在白酒(尤其是低度白酒)贮存一定时间后,内部酸酯会发生化合反应,其结果导致总酯含量降低,总酸含量上升的情况,如果按照现有标准检测,就会导致一些产品出现不合格或者降级的情况。
△2007版浓香理化要求
△新版浓香理化要求
于是新标准对酸酯理化标准进行了修改(具体数据如上图)。换句话说,新标准实施之后,低度浓香白酒就不会因为长时间存放而出现检验不合格的问题了。
此外,新标准还新增了对浓香型白酒“酸酯总量”和“己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人说,浓香型白酒新标准的出台,有助于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确,从上面的几个修改部分来看,新标准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寓意,不过对新标准解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标准对传统工艺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