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 山东金氏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5359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济南

中国历史名人酒量排行榜,第一名居然单靠喝酒也能千古留名

分类:
新闻中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5/17
浏览量
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它炙热似火,冷酷如冰,它能让人超脱旷达,放荡无常;它能让人忘却忧愁,自由翱翔;它也能让人肆行无忌,深渊沉沦。它仿佛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叫人又爱又恨。没有它就没有《将进酒》、《醉翁亭记》等千古名篇,没有它就没有“鸿门宴”“煮酒论英雄”这些人间佳话。
那么漫漫历史长河中,谁的酒量最大?谁最嗜酒?他们又有哪些奇闻轶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历史名人酒量排行榜。
 
第十名:怀素。没错,就是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的怀素。怀素自幼出家为僧,却是个酒肉和尚,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醉兴发,就在墙壁上、衣服上、器具上书写。据说当时的豪门要想得到怀素的书法,就置办酒席,宴请怀素,怀素也用不着下酒菜,几杯酒下肚,就把人家的屏风上写满了字。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
上榜理由: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九名: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嗜酒如命,三次为官经历都与酒密切相关。第一次,因为嗜好饮酒而不管公务,被弹劾而解官去职。第二次因为可以日给良酒三升而待招,上司知道后还给他由三升加为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第三次听说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去当不合品级的太乐丞。焦革去世后,其妻还一直给王绩送酒。一年多以后,焦革的妻子又去世了。王绩说:“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就弃官而去.....
上榜理由:愿为酒故,暂且为官。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八名:毕卓。毕卓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晋代名士,生性旷达,好饮,曾任官吏部郎,与王绩一样,因为嗜酒而被罢官。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有一次邻居酿了酒,身为郎官的毕卓居然晚上去偷喝,让人家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捆在那里,天亮一看竟然是毕郎官,赶紧道歉,毕卓说: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赶忙说,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准备点下酒菜。毕卓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毕卓的人生境界瞬间高大了......
上榜理由: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七名:郑泉。三国时期吴国人物,多次出使蜀国。夷陵之战后,作为和睦使者去白帝城面见刘备,开始了两国恢复邦交的进程。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据《笑林》记载说,郑泉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郑泉临死之前还反复叮嘱家人:“一定要把我葬在陶器工场旁边。百年之后尸身化成泥土,或许有幸被取材做成酒壶,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上榜理由:尸身化泥幸做壶,终日伴酒赛神仙。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六名: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被称为酒仙。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李白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描述的更夸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胆量要比酒量大得多得多......
上榜理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五名:于定国。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汉书》记载:于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饮酒益精明。”越喝越精明,真是空前绝后,被益为“古今第一高阳”。
上榜理由:食酒数石而不乱!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四名:屈原。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不仅有国家级荣誉,还有世界级的: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矢志报国当然无心恋酒,而这里屈原位列第四的理由只因千古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把所有人都喝倒,自己还清醒,那酒量还不高?
 
上榜理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三名:冯跋。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据《晋书》记载,冯跋“幼而懿重少言,宽仁有大度,饮酒一石不乱。”堪称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不服不行。但是,不要以为酒量大就不是好皇帝,冯跋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当之无愧的好皇帝啊!
上榜理由:酒量一石,千古一帝!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二名:孔子。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孔圣人。与屈原一样,孔子也有世界级荣誉,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这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甚远的话题。而最早明确记载孔子酒量的是《孔丛子·儒服》:平原君在劝酒时引用一个古代谚语说,古代圣贤都非常能饮,尧舜的酒量有千钟,孔子的酒量则有百觚,子路酒量也有十榼。钟、觚、榼都是古代的酒器。“孔子百觚”极言孔子酒量之大。魏文帝曹丕说:“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惟酒无量,仲尼之能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四)当然这些都不足为据,但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坛盟主王世贞曾说:“百觚故为过辞,一升亦非实录。《乡党》所云‘惟酒无量不及乱’,则夫子固善饮者也。”这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说法。当然孔子一生崇尚中庸,自己曾说过“不为酒困”,也就是并不沉迷喝酒,即能喝但不嗜酒。
上榜理由:惟酒无量,仲尼之能也。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
 
第一名:刘伶。刘伶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但要说“竹林七贤”相信你一定不陌生。没错,刘伶就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伶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容貌丑陋,却靠嗜酒、喝酒成为了“竹林七贤”而名垂青史,可谓中国历史第一专职酒徒。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着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便埋我。”扛锹人的任务就是等他喝死的时候把他埋了,真是拿命喝酒的典范啊...刘伶的老婆看不下去,逼他戒酒,刘伶竟然说:那好吧,我答应戒酒,你买点酒肉请乡亲们过来,我当众宣布戒酒。老婆高高兴兴买了酒肉回来。刘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开始又喝酒吃肉,不一会又醉过去了......
上榜理由:喝酒也能名垂千古,我辈之典范啊!
酒量指数★★★★★ 嗜酒指数★★★★★ 名气指数★★★★☆